最美逆行者驰援武汉、基层党员冲在一线干在前、社区志愿者用奉献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海外侨胞捐赠口罩为祖国加油……在这个最安静却也是极不平静的假期,时刻发生着最为动人的一幕幕。爱国融入血脉,战疫奋勇向前,是展现在每一位平凡英雄身上最鲜活的印记。为上好这堂真实、真挚、真切的思政教育课,教育引导同学们用信仰诠释使命、用学习深化自信、用风采展现姿态、用行动挑起责任,从2月24日至3月10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组织全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再一次云集结,班主任、第二班主任、辅导员、班团骨干靠前指挥,策划开展了11场次的党团班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生的回信精神,在亮身份、强学习、展风采、勇担当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认识,在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的殷切嘱托中力行爱国、同心战“疫”。
亮信仰、亮承诺、亮行动,抒写共济决心
入党、入团时的誓词和承诺犹在耳畔回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勉励青年“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庄严的写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北京大学的初心”。因为信仰,身份承载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因为北大,身份多融入了一些家国情怀,因为青年,身份蕴含着更多的希望与奋斗。亮身份,亮的是信仰、是承诺、是行动,是每一名心院党员、团员用一颗颗真心捂热的另一颗心。
道一声武汉加油。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2017级专硕生班团、2018级博士生班团等集体,组织党员、团员撰写加油宣言,既有“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愿春天早日到来”的期盼,也有“感谢所有坚守、致敬所有逆行”的感恩,更有简单却充满力量的“武汉加油”。祝福和宣言虽然被撰写在纸面上、留影在照片中,但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却被传递、播撒在师生的心田里。
2017级学硕生班团手书抗疫宣言
2017级专硕生班团合影为武汉加油
筑一座坚固堡垒。2018级本科生班团会上,第二班主任刘明乾与同学分享了北大普通党员们奋战在一线的动人事迹,团支部书记强薇结合担任院系网格化联络员的经历谈了将个人融入集体的温暖、将使命抗在肩上的幸福,班团还就建立“早起打卡群”等小组进行了讨论。防疫期间,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19名党员、30名团学骨干主动报名,担任起了院系网格联络员,每日一声声问候、建立一个个据点,点线面的覆盖、360度的聚焦,人的力量汇拢在组织中,串联起了安全网、信息网、情感网,让冬日不寒冷,让处处有身影、事事有响应。
65名联络员构筑成心院防疫管理网格
学回信、学理论、学精神,凝聚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在广大心院学子中引发强烈共鸣。党团班采用多种形式,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战“疫”精神贯穿始终,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致敬,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担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新闻热点,带领学生更深体会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凝聚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蓬勃力量;将学科知识与经典著作阅读结合,号召青年学生珍惜韶华,在学以致用中服务基层、奉献社会。
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级学硕生班团等集体,在原原本本学回信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宇文利:发挥制度优势 决胜防疫阻击战”“专访韩毓海:青年人应从这次抗疫中读懂什么?”等文章,梳理总结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中的重要作用,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17学硕生班团、2018级学硕生班团开展理论学习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2019级本科生班团开展了新闻热点的领读分享会,从“一省包一市”中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制度,从世卫组织肯定“中国方法为唯一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中读中国方法的行之有效,从方舱医院医务人员为患者举办生日会中体会疫情下温暖的人情,从“姚明被小区工作人员拦下测体温”品基层工作者尽职尽责与全国上下一心、通力配合。
2019级本科生班团开展新闻热点领学
融入学科学习。2017级本科生班团策划开展了线上读书分享会,部分同学结合阅读《相约星期二》《学会提问》《鼠疫》等书籍,从学科视角分享了学习体会。无论是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待人性的脆弱和对责难的依赖,还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用平和心态审视死亡和人生的意义。同学们虽暂居家中,但思维仍酣畅,牢记总书记“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的叮嘱,让书籍和专业知识的魅力不断绽放。
2017级本科生班团线上读书分享会
展生活、展情感、展风采,共铸居家战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群防群治的防线背后,既有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决定,也有《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勉励青年做修行者,宅其身、抱道行。在贯彻落实“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部署的同时,心理学院党团班以兴趣组、宿舍为单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倡导和鼓励一种向阳向上的居家生活态度。
自立,科研生活两不误。2019级博士生班团以交流促进交心,在居家生活学习中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学克服各种条件,在家坚持科研,参与防疫相关课题为抗疫攻坚做贡献;有的同学当起了老师,在帮弟弟妹妹辅导作业中,以独特的陪伴形式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有的同学化身画家、书法家,在陶冶情操中,与大家一同期盼庚子年春天的到来。
2019级博士生居家科研生活状况
温暖,组织交流不断线。2019级专硕生1班班团从同学们在家的心理健康入手,以“云寝室”为据点,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既有厨艺展示、桌游竞赛与线上音乐会等形式,更有微信群生日祝福定点送达,让物理距离不产生心理距离,让笑容成为班团的特有标志。
2019级专硕生1班厨艺展示及生日祝福
向阳,困难背后是力量。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的主题党团日活动上,来自湖北的同学分享了他的经历,从家人确诊后第一时间获得救治,到期间收到的来自社区、学校、医院等方面的慰问和关心。他深刻体会到了我们国家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所展现出来的应对能力和人文关怀,感受到了中国制度带来的优越性,以及面对困难,每位党员和全体人民共同战斗的力量。
勇作为、勇奉献、勇担当,心理人服务在一线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而每一个平凡英雄背后都有不平凡的选择。或选择居家不出,或选择在线辟谣,或选择服务社区,或选择最美逆行。心理学院的一批师生们,也做出了庄严的选择,选择勇作为、勇奉献、勇担当,用一线的服务诠释北大心理人的光荣与使命。
聚成一团火,科普热线共行动。2018专硕生班团会上,同学们分享了参与“心系疫情”心理科普专栏和陈仲庚心理热线的感受。为了加强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心理学院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在线科普队伍,以“北大心理人”公众号为据点,发表17篇心理学科普文章。面对替代性伤害的广泛产生,建议大家与人交流、自我提升,做到生理与情绪层面的自我关怀;目睹信息爆炸、谣言层出不穷,解剖谣言产生与传播的必然性和个体认知偏差等导致的辟谣艰难性,并提出科学辟谣方法;面对疫情困扰,呼吁大家以表达性写作减轻焦虑、提升心情;面对负面信息包围的问题,引导同学们积极打破气泡、突出重围。除了在线科普之外,心院师生更与北大医学部相关课题组共建了“陈仲庚心理热线”,为疫情中情绪与精神受到影响的人民群众和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即时、专业的心理疏导与援助。来自学院临床心理方向的研究生、研修生与院友们共110人的自发参与,使得志愿接线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壮大。
“心系疫情”科普专栏及心理热线
散作满天星,不同战线、共同的目标。在2018级学硕生团班会上,同学们分享了各自在不同领域服务奉献的经历。深知谣言产生的原因与散播的危害,金莹晓回乡后加入“正阳防控肺炎”微信群,志愿参与线上科普与辟谣。宋玺参加演唱首都高校学子原创抗疫歌曲《白衣城墙》和北大师生原创歌曲《致敬!逆行者》,以歌声入良药、化音乐为力量。唐楠棋以学术为本,加入由学院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系发起的疫情调研课题组,参与展开全国大型疫情追踪研究。陆新莲在家乡沙坪坝,加入社区防疫工作组,入户排查、值守点位、采购物资,同时给疫情所困扰的社区居民做心理疏导,开设“疫情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应对”公益课。
2018级学硕生班团同学为抗疫力行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爱国是青年永恒的心声,战“疫”是时代序章深沉的印记。在下一阶段,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爱国战‘疫’”主题党团班活动,也将继续立足“亮身份、强学习、展风采、勇担当”四个主题,持续开展有温度、有力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